媒体报道

中国妇女报强国号:浙江金华 一根红绳编出深山女性致富路

来源:中国妇女报强国号 媒体级别:国家级  单位:创业学院     作者:姚改改 杨萤萍  日期:2022-09-16  

5名“00后”大学生跟随老师来到浙江金华磐安县双溪乡,为当地居民讲授中国结编织技艺和网络直播技术。两个月后,5名“00后”培育出一群“土教授”,“土教授”们还通过直播等方式将经验分享给了威尼斯赌博游戏人,这套“没人看好”的家门口创富模式结出了奇迹之果,小小中国结织出了共富梦

9月2日那天,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山早村村民陈宝仙,决定理个利索的短发,翻箱倒柜找出新衣服,再戴上了金耳环,她觉得这样才有点像她的新身份。第二天,这名深山女性站上“金华-四川山海巾帼共富”讲台,为来自四川和本地的100多名“学生”讲课,她讲的是“中国结技艺与网络直播”,与她一起的还有12名同乡。

“中国结技艺与网络直播”,这是金华巾帼云创联盟秘书长、义乌工商学院腾讯直播基地客座教授胡艺潇的暑期实践课题。今年7月,胡艺潇带着5名“00后”大学生来到双溪乡,希望把中国结编织技艺和网络直播技术带进乡村,助力乡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家门口创业致富。陈宝仙和其他12名同乡便是这个课题实践的“代表作”。

暑期结束,这个课题有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:5名老师教会400多个“学生”做中国结,培育“土教授”6名,编制中国结1.5万余个,发布短视频400余场次,发放村民工资近两万元。这套“巾帼家门口创业”模式吸引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创业带头人前来学习,并成功复制到2000公里外的大山里。

陈毅芳/摄

深山女性登上讲台变“教授”

6名深山女性怎么成了讲台上的“教授”?故事要从两个月前说起。

在金华市妇联的精心指导下,磐安县妇联依托与东阳市妇联、义乌市妇联山海协作契机,在双溪乡党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7月18日,胡艺潇带着5名“00后”和一车红绳来到双溪,打算在这里举办一期磐安巾帼共富新匠人工坊培训会。

磐安是纯山区县,双溪深藏在群山之中。一直以来,这里留不住年轻人,留守的多为老人、儿童、妇女,收入来源少。

而山早村又是双溪乡的偏远山村,山高路远,交通极为不便。7天培训,陈宝仙每天起个大早,走40分钟山路,坚持了下来。看着一只只精美的中国结在自己的手中诞生,她十分高兴。结业那天,陈宝仙领到了30元工资,这是她这个月唯一的一笔收入。更让她惊喜的是,“00后”老师不仅教会她用手机直播,还送她一套直播工具。

培训结束,陈宝仙领回10天内做1000个中国结的任务,回村立马把姐妹们叫到家里来,免费补贴吃喝,凌晨3点起床琢磨,拉上老公到处跑腿送货。同村人都说她‘着魔’了。

1000个中国结如期完成,得到了老师们的点赞,陈宝仙喜不自胜。后来,她主动学习手机直播,目前已独立直播30余场次,“茶农宝仙阿姨”的名头渐渐在网上传开了。

小小中国结织出村民共富梦

和陈宝仙不一样,“旁听生”王利正的学习之路没那么顺利。培训班在双溪,隔壁窈川乡的王利正没有学员资格,只能旁听。她是川一村的妇联主席,一直想给村里留守老人和妇女找一条家门口增收的门路。学艺成功后,她无私地把技术教给了村里没有固定收入的奶奶们,并鼓起勇气邀请老师到自己村里去上课。

王利正(左一)

在过去的66天时间里,磐安巾帼共富新匠人工坊培育人数增至400余人,其中,年龄最大的80岁,最小的只有18岁。

在共富路上任何人都有追梦的权利。礼府村村民陈兰菊今年54岁,听说中国结这个项目,她走了40分钟的山路来到培训班,说出想学编制中国结的心愿。

18岁的潘怡宁和爷爷相依为命,从最初刚被选中上培训班时的“手忙脚乱”,到现在爷孙密切配合,他们已经做了上千个中国结。如今,潘怡宁也成为最小的中国结“土教授”。

“70后”外来媳妇李秋兰因丈夫意外致残,欠下不少债务。“本来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债务,没想到中国结让我和丈夫找到了生活的希望。”

李秋兰

这样的感人故事,太多太多,一根红绳编出了无限可能。6名“土教授”带着一身手艺,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去致富的机会。

“山东也有人要来学了嘞,我要忙‘死’了。”现在,陈宝仙一有空就在笔记本上写心得体会,她想整理出一点经验,分享给威尼斯赌博游戏的人。

就这样,双溪乡这套“没人看好”的家门口创富模式结出奇迹之果,成功辐射到磐安县内的窈川、尚湖、大盘、玉山、盘峰等乡镇以及四川、山东等省份,6名“土教授”还将站上威尼斯赌博游戏的讲台,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分享给威尼斯赌博游戏人。

新闻来源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9735151947125819163&source=share&study_style_id=feeds_opaque&reco_id=101e0ab2f092c0a88662000e&share_to=wx_single&study_share_enable=1&study_comment_disable=0&ptype=0&item_id=9735151947125819163


上一条:浙江新闻网: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“青春红匠”实践团探寻“锡”世珍宝

下一条:义乌市融媒体中心人民号:一根红绳“结”出“共富梦” “00后”大学生为乡村振兴带...